-
作者:蒋荣猛要知道无症状感染者,先得了解一下病毒感染人之后的过程。一个人如果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经过14天的潜伏期,可能会有两个结局,发病和不发病。但不管是否发病,都可能在潜伏期后期查到核酸,也可在疾病恢复期查到核酸。但核酸阳性,不一定意味着有传染性。通常,发病后7-10天病毒含量增加,传染性最强,症状也逐渐加重,而且有咳嗽等症状者容易排出病毒,传染性较强。而无症状者不太容易排出病毒,传染性…
-
作者:吴淑云合理膳食是保证良好免疫力的物质基础。矿物元素在人体内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它们大多通过参与机体核酸及酶的形成和能量代谢,维持免疫细胞的完整性,对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均有一定影响。铁、硒、锌、铜元素有助于抗体的形成,能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对维持免疫力有一定的作用。免疫应答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铁、锌、硒、铜作为酶的组成,通过酶促反应来发挥抗氧化作用。一、铁元素(一)铁是人体重要…
-
作者:吴淑云国际母乳喂养行动联盟(WABA)确定每年8月1日至7日为"世界母乳喂养周",世界母乳喂养宣传周是由世界母乳喂养行动联盟组织发起的一项全球性的活动,旨在促进社会和公众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和支持母乳喂养。目前在全球已有 120个国家参与此项活动。使全社会积极鼓励和支持母乳喂养,拓宽母乳喂养的内涵,创造一种爱婴、爱母的社会氛围。研究表明,母乳喂养有诸多好处:母乳中含有婴儿出生后4-6个月内生长发育所需的…
-
作者:吴淑云母乳是婴儿最佳食品:人乳中的蛋白质和脂肪质量好,容易吸收,钙磷比例合适,维生素量适合需要。如果母乳充足,完全可以满足4~6月龄以内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不必添加牛奶、果汁,甚至于水。即使在6个月之后添加辅食,母乳仍然是宝宝饮食中重要而健康的组成部分。产假天数毕竟是有数的,上班后白天无法按时哺乳,有的乳母上班路途遥远,工作繁复,奶水分泌、排出都受到影响,有的被迫中断母乳喂养。作为职业女…
-
作者:吴淑云任何传染病的传播都有三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预防也必须从这三方面着眼: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一、控制传染源首次确定的HBsAg阳性者,定期到专科医院就医,根据医生建议服药、化验、检查,合理安排就诊时间,同时建议家庭成员也进行血清HBsAg、抗-HBs和抗-HBc检测,对易感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HBV感染者的传染性高低主要取决于血液中HBV DNA水平,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
作者:吴淑云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但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据WHO报道,全球约有2.57亿慢性HBV感染者,非洲地区和西太平洋地区占68%。全球每年约有88.7万人死于HBV感染,其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病死率分别占30%和45%。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一般人群的HBsAg流行率分别为2%(3900万例)和6.2%(1.15亿例)。亚洲HBV地方性流行程度各不相同,多数亚洲地区为中至高流行区,少数为低流…
-
作者:蒋荣猛一、病毒名称:引起该病的病原体中文名称为新型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WHO)命名为2019-nCov,我国沿用WHO的名称。国际病毒委员提议为SARS-CoV-2,但待确认。二、疾病名称:中文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我国官方英文名沿用WHO的名称,即COVID-19(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三、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成为传染源。四、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简单来…
-
一、什么是科学健身1、规律、科学地进行身体活动既有助于提高机体抵抗力,又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还可帮助保持健康体重。提高身体活动意识,培养运动习惯,将身体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要掌握科学运动技能、避免运动损伤,少静多动,减少久坐。2、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宜坚持中等强度运动30分钟,每周不少于150分钟。体重指数保持在18.5-23.9kg/m2之间,女性腰围控制在80cm以内,男性腰围控…
-
作者:吴淑云 任何传染病的传播都有三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预防也必须从这三方面着眼: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一、控制传染源首次确定的HBsAg阳性者,定期到专科医院就医,根据医生建议服药、化验、检查,合理安排就诊时间,同时建议家庭成员也进行血清HBsAg、抗-HBs和抗-HBc检测,对易感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HBV感染者的传染性高低主要取决于血液中HBV DNA水平,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
文明用餐——倡导公勺公筷,拒绝食用野味什么是文明用餐?分餐和使用公筷、公勺可以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提倡家庭成员固定餐具,使用公勺、公筷,有条件可以分餐。避免帮助孩子咀嚼食物、与孩子共用餐具等做法。接触和食用野生动物都会增加罹患疾病的风险,每个人都应保护野生动物,尊重自然,拒绝食用野味。一、一双公筷 健康常在最近单位体检,张先生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于是到医院就医,医生建议张先生也让家里人做一下检测,结…
-
《首都市民卫生健康公约》1.合理膳食--食物多样搭配,减油减盐减糖2.文明用餐--倡导公勺公筷,拒绝食用野味3.科学健身--坚持体育锻炼,保持健康体重4.控烟限酒--遵守控烟条例,切勿过量饮酒5.心理平衡--理解包容乐观,家邻同仁和睦6.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减少视屏时间7.讲究卫生--坚持刷牙洗手,定期清洁居室8.知礼守礼--掌握健康礼仪,社交距离适宜9.注重预防--定期参加体检,及时有序就医10.保护环境--节约公共资源,垃圾分…
-
作者:蔡晧东每年4月1日到10月31日是肠道门诊繁忙的时段。每年夏季伊始都会反复强调预防肠道疾病感染,强调食品安全,严防病从口入。减少食物中毒,杜绝不必要的伤害。一提起肠道疾病,大家就会认为是拉稀、肚子疼,而往往忽略了食物中毒。食物中毒为什么在夏季发生频率高于冬季呢?因为夏季气候炎热,细菌、病毒寄生于食物,引起食物变质,人吃后引起食物中毒;夏季水果、蔬菜品种繁多、天长夜短,娱乐活动、餐饮旅游业活跃;另外…
-
作者:蔡皓东夏季是感染性腹泻的高发季节。这是因为气候、细菌和人三种因素共同导致的。腹泻的原因很多。但80%的腹泻都是由于肠道感染引起的,因此被称为感染性腹泻。气候因素夏季天气炎热,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大肠杆菌在8℃以下几乎不繁殖,而在37~38℃的温度和潮湿的环境下,每12.5~20分钟就可以繁殖一代,每天可繁殖72代。48小时后,一个细菌即可产生2.2×1043个后代。1、夏季的雨水较多,尤其是在发生洪涝灾害后,雨水可造成水…
-
作者:池频频 要想弄明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是怎么回事,先学习一下病毒的基本知识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细胞是生命构成的基础,有代谢功能,细菌都有自己的细胞结构,病毒却没有。病毒只能寄生在宿主细胞内,一旦离开寄生的细胞,它就会变成蛋白结晶体,完全没有了生命的特征。独立存在于大气中的病毒没有任何生物活性,可以说和石头没有什么不同。因此,没有细胞结构、不存在代谢功…
-
作者:吴淑云一、传统共食能引起哪些疾病传播? SARS、H5N1禽流感、甲型H1N1禽流感、H7N9禽流感以及今年的新冠肺炎2019-nCov等传染性疾病都可能通过共同进餐传播这些传染性疾病,大都与“吃”相关,或直接或间接。导致人体疾病的有化学的、生物的、物理的污染,通过食物或饮食方式,传播给人类导致疾病传播流行。生物性的,如病毒、细菌、寄生虫、昆虫和真菌等引起污染途径:1、原发性的(食物本身污染,动物鸡瘟病毒、口蹄疫、草…
-
作者:池频频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素来称为“礼仪之邦”!对一个国家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推广健康礼仪,提升健康素养,减少疾病传播,保护自己,保护他人!一、见面拱手不握手握手礼是现代世界各国的通用见面礼仪,最早源于中世纪的西方,见面的双方用裸露的手相互触碰,以示坦诚相待、相互尊重,…
-
-
-
作者:吴淑云一、碘缺乏消除后还要吃碘盐吗?碘缺乏病是由于碘摄入不足所致,人类生活的外环境碘缺乏是造成本病大规模流行的最基本的原因。土壤中的碘不足,导致生长的植物中碘不足,当地的动物摄碘不足。因此生活在这种地区的人们,以当地的水、植物、动物为主要食物,导致碘摄入减少而发病。自然环境碘缺乏的原因可以概括为:1、外环境碘缺乏是历史形成的。大约在第四纪冰川期,由于冰川的融化、洪水的冲刷,地壳表面含碘丰富的…
-
作者:吴淑云母乳是新生儿最优质的食物。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倡导,至少要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能达到2岁的则更佳。我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和实际情况,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宝宝断奶最好在8个月。母乳喂养的好处有:1、母乳喂养能够促进胎便的尽快排净,快速结束生理性黄疸期。很好地防止出现病理性黄疸。2、母乳蛋白质中,乳蛋白和酪蛋白的比例,最适合新生儿和早产儿的需要,保证氨基酸完全代谢,不至于积累过多的苯丙氨…